首 頁
|
關於香海
|
圖文館
|
套書館
|
影音館
|
禮品館
|
連絡我們
|
▣新網站(歡迎加入會員)
暫停利用
無
無
會員專區
|
我的購物車
|
加入FaceBook網路電子報
|
滴水書坊
人間佛教叢書
人間佛教系列1
佛光與教團—佛光篇
人間佛教系列2
人生與社會—社會篇
人間佛教系列3
佛教與生活—生活篇
人間佛教系列5
人生與實踐—慧解篇
人間佛教系列8
緣起與還滅—生死篇
人間佛教系列10
宗教與體驗—修證篇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
第一冊三際融通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
第二冊十方圓滿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
第三冊大地清香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
第四冊人間有味
迷悟之間典藏版1
真理的價值
迷悟之間典藏版2
度一切苦厄
迷悟之間典藏版3
無常的真理
迷悟之間典藏版4
生命的密碼
迷悟之間典藏版5
人生加油站
迷悟之間典藏版6
和自己競賽
迷悟之間典藏版7
生活的情趣
迷悟之間典藏版8
福報哪裡來
迷悟之間典藏版9
高處不勝寒
迷悟之間典藏版10
管理三部曲
迷悟之間典藏版11
成功的理念
迷悟之間典藏版12
生活的層次
當代人心思潮(中文)
星雲法語1
修行在人間
星雲法語2
生活的佛教
星雲法語3
身心的安住
星雲法語4
如何度難關
星雲法語5
人間有花香
星雲法語6
做人四原則
星雲法語7
人生的錦囊
星雲法語8
成功的條件
星雲法語9
挺胸的意味
星雲法語10
歡喜滿人間
人間萬事1
成就的條件
人間萬事2
無形的可貴
人間萬事3
豁達的人生
人間萬事4
另類的藝術
人間萬事5
向自己宣戰
人間萬事6
前途在哪裡
人間萬事7
一步一腳印
人間萬事8
人間的能源
人間萬事9
往好處去想
人間萬事10
怎樣活下去
人間萬事11
生命的擁有
人間萬事12
悟者的心境
人間佛緣 百年仰望
星雲說喻一 布施
星雲說喻二 持戒
星雲說喻三 忍辱
星雲說喻四 精進
星雲說喻五 禪定
星雲說喻六 般若
人間文學
心中的風鈴
溫柔的記憶
極樂世界的地址
古今譚套書1
古今譚套書2
古今譚套書3
古今譚套書4
古今譚套書5
古今譚套書6
半中歲月
苦,也是一種豐富
丈六金身,草一莖
自在的少水魚(無CD版)
我們體內的提婆達多
無聲息的歌唱
合掌人生2
關鍵時刻
合掌人生3
一筆字的因緣
合掌人生4
飢餓
不一樣的旅程:
我的雲端築夢與文創人生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一)瞬間明白(缺貨)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二)推開夜色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三)娑羅花開
竹泉遊蹤
我從世間來
千峰映月(再版)
如來之子:踏上21公里外的生命地圖
大樹下 Under the Big Tree
人生是過堂
MABUHAY 菲躍 100
行者
窗前佛顏
雲水歐洲
風言風語
隔離線外的風景-
跋山涉水見證慈悲的腳印
世界之心看歐洲
抄經本
父母恩重難報經
抄經本(精裝)
心經
抄經紙
金剛經
抄經紙
大悲咒
抄經紙
地藏經
抄經本
藥師經
抄經本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抄經本
八大人覺經
慈悲三昧水懺
抄經本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抄經本
普賢行願品(華嚴經)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淨行品
佛說阿彌陀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硬筆字抄經本
大悲咒 十小咒-硬筆字抄經本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硬筆字抄經本
佛說阿彌陀佛-硬筆字抄經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硬筆字抄經本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中下三本)-硬筆字抄經本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硬筆字抄經本
人間世
一頁一人間
一頁又人間
人間般若
禪定與智慧
悅讀法華經
佛七講話1-
佛是什麼
花開了 禪心笑了
此方︱彼岸之一
福報禪師請問你
佛光之美攝影集
此方︱彼岸之二 你的心情我明白
此方︱彼岸之三 抓住知道的幸福
簡單的幸福 (1書+音樂3CD)
金剛經的理論與修行法門
一念彌陀富三千: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
二六時中會瑜伽:要超度先人,先超度自己
課堂上的摩訶止觀‧壹
課堂上的摩訶止觀‧貳
課堂上的摩訶止觀‧參
叢林風月
星月風
鏡子
ㄅㄧㄤ`ㄅㄧㄤ`鼠與呆呆猴
同心圓
趙茶房ㄆㄚㄆㄚ走
佛光菜根香
和大師一起吃飯
自慢 日本素料理
幸福福袋
原汁原味照食譜
不失敗的60道素料理
光譜廚房
行單:珍珠瑪瑙下廚房
電子書
迷悟之間套書—PDA版
人間萬事電子版 ()
心靈系列
其他
生命之愛─在眨眼之間
代理外版
雲水日月(上下冊)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
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
星雲四書:星雲大師談幸福、談讀書、談處事、談智慧(套書)
小叢書
人間佛教小叢書2
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4
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6
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7
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
人間佛教小叢書9
佛教對「宗教之間」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1
人間佛教的藍圖(下)
人間佛教小叢書13
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
人間佛教小叢書18
佛教對「民間信仰」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23
佛教對「殺生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24
人生百事
人間佛教小叢書27
星雲大師文選-1:母親,大家的老奶奶 在南京我是母親的聽眾
人間佛教小叢書28
星雲大師文選-2 榮總開心記
人間佛教小叢書34
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35
佛教叢林語言規範
人間佛教小叢書36
佛光菜根譚(選)
人間佛教小叢書38
星雲大師文選4:梅約醫療中心檢查記
人間佛教小叢書39
佛教對「環保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40
佛教的生命學
人間佛教小叢書41
佛教的生死學
人間佛教小叢書43
佛教對「戰爭與和平」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66
迷悟之間選1:度一切苦厄
人間佛教小叢書48
佛光菜根譚(中英文版)
人間佛教小叢書49
星雲法語(選)
人間佛教小叢書50
禪師與禪詩
人間佛教小叢書53
人生十問
人間佛教小叢書55
佛教的財富觀
人間佛教小叢書57
佛教的圓滿世界
人間佛教小叢書59
人間萬事選1:向自己宣戰
人間佛教小叢書60
人間萬事選2:前途在哪裡
人間佛教小叢書61
人間萬事選3:成就的條件
人間佛教小叢書62
生命的萬花筒
人間佛教小叢書64
人間佛教語錄2:生活應用篇
人間佛教小叢書67
迷悟之間選2:和自己競賽
人間佛教小叢書68
迷悟之間選3:人生加油站
人間佛教小叢書71
奇人的修證
人間佛教小叢書73
生活與信仰
人間佛教小叢書74
學佛前後,孰先孰後
人間佛教小叢書78
佛教的褔壽觀
人間佛教小叢書82
談迷說悟
人間佛教小叢書85
有佛法就有辦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86
忙就是營養
人間佛教小叢書89
佛光祈願文選(1)
人間佛教小叢書90
佛光祈願文選(2)
人間佛教小叢書91
迷悟之間選(4)橫豎人生
人間佛教小叢書93
迷悟之間選(5) 微笑之美
人間佛教小叢書94
星雲說偈選(1)
人間佛教小叢書95
人間佛教的思想
人間佛教小叢書99
星雲說偈選(2)
人間佛教小叢書100
佛教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02
佛教對因緣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03
幸福與安樂
人間佛教小叢書104
我與神明
人間佛教小叢書105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人間佛教小叢書106
生命的密碼《迷悟之間》選6
人間佛教小叢書108
另類的財富《人間萬事》選4
人間佛教小叢書109
佛教對輪迴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10
佛陀,您在哪裡?
人間佛教小叢書111
星雲大師法語-人生卜事
人間佛教小叢書114
人生三百歲
人間佛教小叢書115
淨土與實踐
人間佛教小叢書116
談你說我
人間佛教小叢書117
行為平坦的道路
人間佛教小叢書119
死亡之後的生命
人間佛教小叢書120
化世與益人
人間佛教小叢書121
星雲說偈選3
人間佛教小叢書122
依止佛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24
生活觀與倫理觀《人間佛教語錄》⑤
人間佛教小叢書125
立地成佛《星雲禪話》選 1
人間佛教小叢書127
幸福之道《星雲法語》選3
人間佛教小叢書128
人間與生活
人間佛教小叢書129
發心與發展
人間佛教小叢書130
重新估定價值
人間佛教小叢書132
貧僧有話要說‧貳
人間佛教小叢書133
貧僧有話要說‧參
人間佛教小叢書134
貧僧有話要說‧肆
人間佛教小叢書136
貧僧有話要說‧陸
人間佛教小叢書141
佛法之外
人間佛教小叢書143
念佛法要
人間佛教小叢書144
散發觀音的熱力 《人間佛教書信選》選1
人間佛教小叢書145
禪定與般若
人間佛教小叢書146
佛教的建設與希望
人間佛教小叢書148
弘法利生
人間佛教小叢書149
禪的智慧風光
人間佛教小叢書152
中國文化與五乘佛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53
佛教節日
人間佛教小叢書155
佛教的人生觀
人間佛教小叢書156
人生路 《合掌人生》選 5
人間佛教小叢書157
佛教與民間節慶
人間佛教小叢書159
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上)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2
人間佛教小叢書160
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下)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3
人間佛教小叢書161
人間佛教的慈善事業與國際弘法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4
人間佛教小叢書162
最初的根本佛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63
與佛菩薩感應記
人間佛教小叢書164
佛陀的人間生活(上)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5
人間佛教小叢書165
佛陀的人間生活(下)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6
人間佛教小叢書166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人間佛教小叢書167
佛法真義─讓真理還原
人間佛教小叢書168
雲淡風輕的事件─從挫折中發展
人間佛教小叢書169
我推動法音宣流
人間佛教小叢書170
人間佛教的「治心十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71
佛教的前途在哪裡? (上)
人間佛教小叢書172
佛教的前途在哪裡? (下)
人間佛教小叢書173
佛教叢林學院的發展與成就
人間佛教小叢書174
我提倡讀書會
人間佛教小叢書175
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上)
人間佛教小叢書176
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下)
人間佛教小叢書177
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
人間佛教小叢書178
當代人間佛教的弘法活動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7
人間佛教小叢書179
當代人間佛教的文化出版與教育辦學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8
人間佛教小叢書180
一筆字的因緣
《合掌人生》6
人間佛教小叢書181
媽祖,臺灣的觀世音
《合掌人生》7
人間佛教小叢書182
我的老幼善緣
人間佛教小叢書183
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
人間佛教小叢書184
我與文學的關係
人間佛教小叢書185
得失之間
《合掌人生》8
人間佛教小叢書186
苦樂童玩記
人間佛教小叢書187
我對感情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88
談我不為金錢誘惑的想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89
我的人間性格
人間佛教小叢書190
梵音遍天下
人間佛教小叢書191
我對戲劇的淺識
人間佛教小叢書192
我的同學道友們
人間佛教小叢書193
我與香港佛教的法緣
人間佛教小叢書194
廣結善緣
《星雲說喻》1
人間佛教小叢書195
歡喜滿人間
星雲大師全集 選1
人間佛教小叢書196
把握良機
星雲大師全集 選2
人間佛教小叢書197
心甘情願
星雲大師全集 選3
人間佛教小叢書199
面對挑戰
星雲大師全集 選5
人間佛教小叢書200
萬緣法會的利益與功德
星雲大師全集 選6
人間佛教小叢書201
做最好的自己
星雲大師全集 選7
人間佛教小叢書202
慈悲喜捨觀音心
人間佛教小叢書203
菩薩與義工
人間佛教小叢書205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
人間佛教小叢書206
一碗慈心粥
人間佛教小叢書207
花開四季 耕耘心田
三好兒童故事
好兒童故事1
最美麗的情感
好兒童故事2
當聰明遇上智慧
好兒童故事3
因為富有所以快樂?
好兒童故事4
和誰都相親相愛
人間優曇
禪與樂
花開最末
無上方便與現行法樂:彌陀淨土與人間淨土的周邊關係
體露金風
涅槃之雪
茶禪
愛‧生命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一‧生的扶持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二‧蝴蝶來儀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四‧天地好生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五‧欣欣向榮
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六‧雙鶴啣珠
回首一笑七十年
人間佛教翻轉生命的故事
生生自如—開啟生命奧祕之寶典
貪生不怕死—念念分明 來去自如
般若的力量:
永文法師的鋼骨人生
生命的永續經營 (上冊)
生命的永續經營 (中冊)
生命的永續經營 (下冊)
詩
詩禪紅綠:丹慧詩畫
愛‧學習
嚮往美感的讀書會─99則經營讀書會智慧心法
尤俠作品
人間菩薩著色本(Living Bodhisattvas Coloring Book)
圖文書
23佛子筆記(橘色)
23佛子筆記(藍色)
紀思簿(紅色)
紀思簿(黑色)
人間杏林
上醫治未病 健康好Easy
楊麗華教你成為回春妙手
人間佛緣
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
香雲海會
人間佛教研究第10期
我在佛學院的日子1
我在佛學院的日子2
佛光之美攝影集
叢書系列:
作者:
釋慧延
出版日期:
2015/8/1
頁數:
232
編號:
ISBN:
978-986-6458-89-7
原價:
1500
特價:
1500
會員價:
1500
化剎那為永恆
佛光山開山 星雲大師
佛光山自開山以來,因應各種弘法度眾的需求,我總要求徒眾至少要有三張執照,不論是教理性的講經、說法、開示、上課……,技術性的語文、廚藝、園藝、開車、網路,藝文性的展覽、音樂、寫作、繪畫、手藝等,務必讓自己具足人間佛教弘法的基礎,甚至慈悲、柔軟、勇敢、承擔、耐煩等,更是出家人應該養成的專長。
有些徒眾在進入佛光山僧團之前,已經具備專業技術,佛學院畢業後,馬上就能發揮所長;有些則是從零開始,一步一腳印累積經驗、漸有所成,這本《佛光之美》的攝影者慧延,就屬後者。
慧延早前擔任過佛光山資訊中心副主任,當時網路系統尚未普及,他銜命建設:要解決機器、管路問題,協助不熟悉電腦操作者的疑問、說明資訊化、未來性,種種細節不一而足,他都耐心一一為之釋疑。
我從中知道慧延個性踏實,在意會到圖像化的年代來臨,佛光山需要培養攝影人才,便讓他來參與攝影。各種活動場合,所有參加的人,行進只要一回合,攝影的人為了取景,前前後後不知要跑幾趟:為搶畫面擠到最前面、為拍全景爬到最高點、為顧全局前後四方繞幾遍。眾人夏天撐傘、冬天戴帽、躲雨、避風,攝影的人卻都是五公斤起跳的機器配備。在這一點上,慧延頗能吃苦耐勞,一次次留下歷史畫面。
二十年來,慧延不負所望,不僅在攝影技術的領域裡精益求精,甚至運用現代儀器,快速將照片列印出來送到客人手上。常常客人和我才拍過照,會談不過十分鐘,照片就送到了。我雖然視力模糊,但從客人拿到照片的驚歎聲,可以想見他們臉上的笑容必然燦爛,這不就是「給人歡喜」的具體呈現嗎!記得有一次,大陸某位領導來訪,走完半天行程,即將告辭之時,慧延已經做好一本完整的參訪紀錄。效率之快,使得那位首長吩咐隨行下屬,必須將這套做事方法學回去。
現在,慧延即將出版攝影集,這是他從二十年的經驗和作品所選出來,內容記錄佛光山殿堂之神聖,佛像之莊嚴,活動之殊勝,四時之景緻。見證了佛陀紀念館從無到有,大至空拍全景如釋迦牟尼佛觸地放光淨土再現,小至黃花翠竹開謝之間彷彿隨機說法。尤其春節期間「光照大千」的絢爛煙火,在慧延的鏡頭下,化剎那驚豔為永恆的燦爛,良可觀也!
古代的人不得辦法見佛,吾人生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感謝能可以隨時透過照片憶佛、念佛。這本攝影集設計成可以將相應的畫面撕下裱背,功能即在此。甚至非佛教徒,或者沒能來到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者,又或純為欣賞攝影藝術者,也能藉此體會佛光之美。是為序。
拍照 給人歡喜
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來過佛光山的人都說:「佛光山的特色就是歡喜。」歡喜從哪裡來?從一個微笑,從一杯茶,從一個合掌,還有一張「照片」來。照片如何給人歡喜呢?
來佛光山拜訪星雲大師的人,都希望能和星雲大師合照留念。拍完照之後呢?大家總是期待有一天能夠拿到照片。「有一天」是什麼時候呢?
佛光山有一位法師,他謙稱自己不是專業攝影師,但是他總是在幫大師和客人拍完照之後,以最快的速度輸出,然後送到客人面前。當客人拿到「熱騰騰」的照片,驚訝、歡喜的表情,令人難忘,原來期待的「有一天」會這麼快!而這位給大家驚訝、歡喜的法師,就是慧延法師。
慧延法師很多人一定都看過,因為佛光山只要舉辦法會、活動,或是星雲大師會客,總會看到一位法師背著攝影器材,身手靈巧的跑上跑下,鑽來鑽去。他甚至為了「空中拍攝」,請教專人,試驗期間還摔壞了好幾架「遙控飛機」,為的就是捕捉瞬間的美好,給人歡喜,更是為佛教、佛光山留下歷史。
這些年來,每當我編書、出版雜誌……,需要照片,總是會想到他。雖然他謙稱自己拍的照片只能稱為「活動照」,因為他非科班出身,也沒有運用很高深的技術,然而他的攝影作品,不僅給人帶來歡喜,還多了一份「佛心禪意」。記得二○一二年,星雲大師為了鼓勵徒眾展現平日少見的藝術天分,特別在一年一度的徒眾講習會期間,舉辦《海會雲來集─佛光山僧眾聯合展》。
其中有一幅是慧延法師拍的〈師徒情〉,畫面中星雲大師和弟子們漫步於佛陀紀念館,背後佛光大佛若隱若現。師徒之間的道情法愛,在慧延法師的鏡頭下表露無遺。
香海文化慧眼識英雄,要出版慧延法師的攝影集。攝影集共五篇,分別為星雲大師篇、佛光山篇、佛陀紀念館篇、活動篇及煙火篇,篇篇精采,各具特色。祈願有緣看到這本攝影集的人都能心生歡喜,進而領略「佛光之美」,會意慧延法師的「佛心禪意」。是為序。
靈山勝境「慧延」中
佛光山香海文化執行長 妙蘊法師
《紅樓夢》第四十回劉姥姥進得大觀園來,興嘆道:鄉下年節裡也會買個貼兒畫,總想著哪時也能到畫裡見識一番不知有多美,沒成想大觀園竟比那畫裡還強十倍。賈母一聽即命最小的孫女惜春給劉姥姥畫一張。祖母一句話,惜春得花上半年,才能畫成。
畫成大觀園得要半年,其實不盡然因著這園子的大而富麗,實則還有現代的我們想像不到的準備工夫,光看薛寶釵為惜春開的材料單子,各種尺寸的畫筆一百多支、各種盛顏料的大陶小瓷淺碟深碗也要一百多個、各種礦石還要多少人工加工製成顏料、還有什麼木炭浮炭生薑水桶木桶……種種備辦,還沒開始畫,已經眼花繚亂,而現在我們只要「咔嚓」一聲,什麼都齊全了。
劉姥姥想到畫上逛逛的心情,我第一次去佛光山玩,雖然已靠著拍照完成,及至後來親入寶山,總也看不夠。在《人間福報》時期,由於版面照片需求量大,常常求人也不是辦法,漸漸養成隨身攜帶相機,不放過每一個可拍之機的習慣。後來調回山上,這個習慣一時改不過來,而山上四時景物是如此可親可愛,於是我成了拍照狂人,除了早課不方便之外,我是打掃清潔也拍、往來寮房和辦公室的路上也拍、在辦公室也拍、跑香也拍、出坡也拍、鬱鬱黃花也拍、青青翠竹也拍,活動更是不放過的拍。
在活動場合,往往在舉起我的迷你Panasonic 的同時,慧延法師一定也在場,不是在人群中穿梭,就是站在小得只剩下一個小黑點的高處,配備齊全,絕對專注。所謂術業有專攻,幾回合後,自覺和慧延法師的大作相比,我的連小品也談不上,他又不吝於分享他的作品,老是謙虛的要別人幫他看看這張好不好、那張好不好!既然有專業級的照片可以欣賞,加上工作上也不再需要了,遂改了隨手拍的習慣,我就整日學那劉姥姥,等著慧延法師又有什麼精采新作可以欣賞了。
我與慧延法師最早的結緣,是二○○一年迎佛指舍利來台,我和他都是前往大陸的工作人員中之一,他負責拍照,我寫新聞稿。合作過程中,他幾乎沒時間吃飯,因為除了要處理他的圖檔,還要幫電腦白痴的我將新聞稿傳回報社,在最緊要的時刻,解決我的問題,受人點滴感念在心。 後來的十多年,他一逕守在鏡頭前記錄著佛光山的一切。不碰鏡頭的時候,他有時是愛心畜牧業,照顧著山上的小動物。有時是自助菇農,照顧一大片菇寮,果然如百丈懷海禪師,過著農禪生活。
守分安住,造就他穩定的攝影風格;赤子童心,又為他的作品增添幾分靈動。過去有人問他的法號,老實的他時而自我解嘲式地回答:「我叫慧延,延長線的延。」惹來一陣歡笑,我倒是常覺得,他以慧心透過相機鏡頭,延長了這座靈山之可親可愛。
他的攝影作品,值得推薦給入寶山,卻抱憾不能帶走寶山靈氣的人;推薦給未入寶山,心嚮往之的人;推薦給將入寶山,預作功課的人;推薦給思入寶山,神馳心向的人。
虔誠掌鏡 動人故事
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名譽理事長、台灣攝影學會榮譽理事長 王古山
慧延法師十五年來用最虔誠的佛心,以最紀實的方式,拍出了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最動人的影像。多年來對攝影藝術深入研究探討,充分瞭解攝影本質和生命的傳承意義。法師將攝影的真、人間的善、佛館的美,以忠實的運鏡和美妙的光影,完成了讓人感動的畫面,都即將在出版的攝影集發表。
我很幸運能先睹為快,慧延法師的作品集,每一張作品都撼動我心,燦爛的煙火輝映出佛陀紀念館更加絢麗,也感受到所有信徒的付出,才能激盪出美麗的火花。佛陀紀念館的建館過程,也讓我看到了星雲大師一生風範,照亮佛陀紀念館,也照亮世間向善的心。星雲大師優雅的威儀,談笑風生的笑容,自然親切的待人,每張作品都讓我感動萬分。從佛光山看佛陀紀念館的任何角度,在慧延法師的虔誠掌鏡中,都有美麗動人的一篇篇故事。
「佛陀紀念館篇」的作品,法師以內心主觀意識創作出詩情意涵之作,讓觀者有寬廣的想像空間,讓信徒對佛光山的遠景充滿光明和希望。
出書是為了要讓世間帶來美好,這是人生何等高超境界,星雲大師是我的心靈導師,出版之前寫序,要為星雲大師和佛陀紀念館的法師獻上至高無上的敬意,也期待這本攝影集的出版,為所有信徒提升心靈層次和信心。
一步一痕的美麗印記
前任台灣攝影學會理事、佛光山人間通訊社資深攝影記者 莊美昭
多年以前,熱愛攝影的我,在因緣具足下,很幸運地參與佛光山舉辦的各項活動,並盡一己之所能為其留下歷史影像。
這些年來,為提升拍攝層次和拓展更寬廣的視野,我從不敢掉以輕心。除緊追著與時俱進的拍攝新技術,也不時在外進修有關攝影的課程,並且每次回佛光山,都興奮地跟喜愛攝影法師們一起分享拍攝心得與技巧,慧延法師是其一位,也是箇中的佼佼者。
慧延法師的好學,很讓我刮目相看。他善於舉一反三,把數位相機的無限可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更能從諸多變化中,拍出許多令我歎為觀止的作品。
空拍照片,是慧延法師的經典傑作。特別是在佛陀紀念館建造期間,他的空拍歷程,不但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可觀紀錄,更展現了讓人讚歎和佩服的驚人毅力。例如:為了從空中拍攝佛館,他摔壞了好幾台的相機,直到改用六軸遙控空拍機後才得以停損。但是,依然無法避免的是,他還是得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浹背地操控著空拍機,從空中拍攝佛館。有一次,我在慧延法師背後,觀看他空拍過程時,眼看著飛機飛著飛著,一個不留神,就在他的眼前摔機了,急得他團團轉,四處找飛機。
這些年來,我親睹慧延法師竭盡所能地,為所有佛光山相關的影像保存而努力,在敬佩中我也多了一份不捨。尤其是他頂著出家人的身分,有時也確實有很多不便之處,面對旁人異樣的眼光和誤解,如果不是具備強烈的使命感,實難達成。
不容諱言,數位時代的來臨,其實對相片保持與傳承是另一場的災難。或許很多人會認為誇大了,但從歐美先進國家都以傳統相機拍攝的底片來保存照片的作法,即可證明底片若保存妥當,至少有數十年的壽命;但現在數位攝影用光碟儲存,光碟片也只有短短幾年的壽命,而且目前使用的硬碟如轉速不對盤,一個不小心也很容易掛點,這時只能備份再備份。不過,若能沖洗成相片就很好,如果能出書,那當然就是絕佳的保存方式。
這次慧延法師將他多年拍攝的經典照片集結出書,我有幸能預先欣賞,無論是空拍照,還是活動照,甚至是星雲大師的言行說法……,這些都是佛光山非常珍貴和重要的歷史紀錄。我殷切地期待這本攝影集的出版,能讓更多人看到和感動,並永遠地傳承下去 。
念佛 憶佛 佛光普照 歡喜收藏
佛光之美攝影集是佛光山慧延法師用鏡頭記錄佛光,內容分為「心懷度眾慈悲願-星雲大師篇」、「佛光叢林-佛光山篇」、「美哉佛館-佛陀紀念館篇」、「弘法共修-活動篇」、「石火電光-煙火篇」。
「喀嚓」瞬間 化為永恆
記錄佛光山殿堂之神聖,佛像之莊嚴,活動之殊勝,四時之景緻。在「喀嚓」瞬間,「光照大千」的絢爛煙火,化剎那驚豔為永恆的燦爛。
虔誠掌鏡 動人故事
記錄星雲大師的感人畫面,見證佛陀紀念館從無到有,大至空拍全景如釋迦牟尼佛觸地放光淨土再現,小至黃花翠竹開謝之間,彷彿隨機說法。
靈山勝境 佛光之美
推薦給入寶山,卻抱憾不能帶走寶山靈氣的人;
推薦給未入寶山,心嚮往之的人;
推薦給將入寶山,預作功課的人;
推薦給思入寶山,神馳心向的人。
《佛光之美攝影集》是一本精心設計的菊四開精裝本,共收錄108張照片,貼心的撕線設計,方便讀者裱裝喜愛的畫面留存,書背條碼以佛陀紀念館側面圖堡造型設計格外可愛。
《佛光之美》序─化剎那為永恆 星雲大師
拍照 給人歡喜/如常法師
靈山勝境「慧延」中/妙蘊法師
虔誠掌鏡 動人故事/王古山
一步一痕的美麗印記/莊美昭
為「佛光之美」出版/慧延法師 自序
大師篇
佛光山篇
佛陀紀念館篇
活動篇
煙火篇
慧延法師
臺灣彰化縣人,俗姓黃。一九六八年出生,一九九五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一九九六年十月於佛光山受具足戒,一九九七年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
曾擔任佛光山資訊中心副主任,規劃全山光纖及全球資訊網、護生組園長十年,照顧本山動物,並成立菇寮栽培各種菇類供應全山。
現任都監院攝影組。曾參與星雲大師《雲水三千》、《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著作圖片編輯。
【作者自序】
曾有人問及,怎樣拍才是最好的照片?其實,您認為對您最重要的照片,就是最好的照片。例如:一家人在佛館拍個閤家歡的大合照,那就是最美的回憶照片。父母為心愛的小貝比與可愛的小沙彌石像合照,這張小貝比笑得很甜的照片,就是父母最愛的相片。在五和塔舉行佛化婚禮,這張結婚照就是新婚夫婦得到最佳祝福的相片。
我是一位出家人,並非想成為攝影師。在 家師星雲大師的栽培下,學習了十五年的攝影,深知攝影是一門深奧的技術。然而,最重要的是,我所拍出來的照片,要能為常住所運用、為信徒所接受,要能為佛光山留下歷史紀錄,這就是我認為最美、最好的照片。在攝影界,這種攝影一般只能歸於活動照,並不去討論技術高深與否的問題。
是的,它就是一本活動攝影集。對佛光山以及信徒而言,如果有其歷史價值,這就達到出版的初衷了。
因為「佛光人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事業第一,自己第二;佛教第一,自己第二。」
如果,我過於強調攝影技術,而忘了為佛光山留下完整、珍貴的歷史畫面,那就忘了我是出家人的本分了。
家師星雲大師常教導我們,要能為人所用,才是有用的人。所以這本書的照片編輯、設計以及裝幀,希望滿足信徒需要為先。哪一張照片您喜愛,就可以把它取下來裱框;無論是對大師的敬仰、供奉三寶,或是把煙火相片當作裝飾,都能圓滿您的願想,為您帶來莊嚴與歡喜。
出版此攝影集,也並非以行銷為考量,而是存在更深切的期待。我期盼擁有此攝影集的人,當他看到大師時,能更堅定信心,從大師的身行言教中,獲得啟發;看到佛光山時,發心護持三寶,回到法身慧命的家;看到佛陀紀念館時,能猶如身在佛國淨土。翻閱到各種活動照片時,心內的喜悅,猶如煙火的燦爛美麗。
世界的人、事、物,有沒有價值,但看每個人的主觀判斷。 家師星公上人提倡「人間佛教」,唯願給世間帶來安樂美好,我也希望這本《佛光之美》攝影集,能帶給讀者清淨、歡喜與幸福。
│大師篇│
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十二歲於南京棲霞山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出家,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
一九四九年春來臺,主編《人生》雜誌等刊物。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三百多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
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佛光祈願文》、 《人間佛教叢書》、《百年佛緣》等。先後榮膺世界各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有智利聖多瑪斯大學、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美國惠提爾大學及香港大學等,並獲頒南京、北京、人民、上海同濟、湖南及中山等大學名譽教授。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佛光山篇│
佛光山開山邁入五十年,在 家師星雲大師的籌建下,除了大雄寶殿外,也具備四大名山的殿堂,大悲殿、大智殿、地藏殿及普賢殿,代表「悲、智、願、行」的菩薩行。
佛光山先從教育著手,創建叢林學院培養人才,重視文化及佛教藝術, 家師星雲大師在開山之初即立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
佛陀紀念館建設後,目前正在興建藏經樓,在 家師星雲大師的心中藍圖,「佛」─佛陀紀念館,「法」─藏經樓,「僧」─佛光山,三大建設完成後,這就是佛、法、僧三寶的人間淨土。 無論是信徒參拜佛光山,或者遊客參觀,不要只是看佛光山的建築群,更重要的是能否體會大師的佛法含義與慈心悲願。佛光山處處在說法,歡迎每個人前來細心體會。
│佛陀紀念館篇│
家師星雲大師花費了十年,完全依照佛陀講經說法,初轉法輪四聖諦,演說八正道,而建設成佛陀紀念館。
這十年建設,我慶幸能參與拍照,留下歷史紀錄。過程中,最艱難,最不為一般人所認同的,就屬為了拍攝建造大佛過程而需要使用的「空拍技術」。
當時, 家師交代,要把佛光大佛的建造過程拍下來,包括從空中拍攝。因為在佛光山的歷史上,佛光大佛可能是僅有的,沒有第二次機會。
當時一聽,我的佛呀,要從空中拍攝,怎可能天天請飛機來拍?所幸,在藍天模型鄭偉仁先生熱心介紹,拜訪了屏東空拍達人江敬業老師。江老師一口答應,馬上願意教我操控保利龍做的遙控飛機。足足學了十八天,摔壞數架飛機後,終於順利進行空拍,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在空拍初期,還是摔壞,甚至飛到不見了,總共損失五架飛機連同相機。
花錢事小,還得忍受他人的異樣眼光和嘲諷,「看呀,出家人也玩飛機吔……」但是,日子久了,那些工人漸漸理解,這個出家人不是玩飛機,而是為了記錄大佛的建造過程,而我也在一張張歷史照片中,獲得釋然和歡喜。
│活動篇│
活動不只是大眾集會,更是修行, 家師星雲大師說,凡是有益於身心淨化作用的團體活動,都可稱為「共修」。
在這篇的相片中,可以看到各種活動,都是在推展人間佛教,倡導世界和平,各宗教融和,不分種族,世界各國人士都可以參加。
還可以看到佛光山大眾的集體創作,像全山出普坡,只為了春節時,給信徒遊客能到佛光山來禮佛祈求平安,能從法會活動中,了解佛法。
佛陀紀念館舉辦神明朝山聯誼會,促進各宗教的融和。佛化婚禮菩提眷屬祝福禮,祝福所有佛化家庭都能幸福。剃度典禮,度化世界各國的佛子,投入弘法利生行列。佛光會的禪淨共修,淨化人心。行腳托缽,不只是種福田的因緣,大師勉勵大家要:走出國家富強的道路,走出社會和諧的道路,走出佛教興隆的道路,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
星雲大師堅持「非佛不作」,所有活動必是以佛法為中心。
「非佛不作」才能度化眾生。
「非佛不作」才能散播佛法。
「非佛不作」才能淨化人心。
「非佛不作」才能增進信仰。
│煙火篇│
有人說拍煙火需要很好的攝影技術。我拍煙火也只不過三年,正確而言,只是三次春節而已。然而,我由一位技術高超、卻不願出名的莊美昭師姐指導,簡單地教我幾招,就讓我拍得不亦樂乎了。
佛光山還有一位遠從美國回來,資歷最深、技術最好的攝影師,那就是陳碧雲師姐。可以說是第一把交椅了,不用我多介紹,歡迎大家從她的臉書裡欣賞她的作品,可說是精采極了。
拍攝煙火的技術固然重要,但地點的選擇,更是關鍵。從這些煙火相片,可以看出是在許多不同地點拍攝。有的在高屏溪對岸二公里外拍攝,有的在魚塭拍攝,有的在大佛後面高地,甚至為了拍倒影,必須蹲在生態池的泄水口,踩在軟軟的鐵絲上,不敢亂動才能拍到,甚至靠在山壁上,小心翼翼,忍受蚊蟲叮咬。更甚者,冒生命危險,踩著工程用的臨時垂直木梯,一步一步,戰戰兢兢地爬上去拍,才能留下這些歷史鏡頭,後來有些危險定點,也隨著工程的完工而拆除,再也拍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