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關於香海
|
圖文館
|
套書館
|
影音館
|
禮品館
|
連絡我們
|
▣新網站(歡迎加入會員)
暫停利用
無
無
會員專區
|
我的購物車
|
加入FaceBook網路電子報
|
滴水書坊
人間佛教叢書
人間佛教系列1
佛光與教團—佛光篇
人間佛教系列2
人生與社會—社會篇
人間佛教系列3
佛教與生活—生活篇
人間佛教系列5
人生與實踐—慧解篇
人間佛教系列8
緣起與還滅—生死篇
人間佛教系列10
宗教與體驗—修證篇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
第一冊三際融通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
第二冊十方圓滿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
第三冊大地清香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
第四冊人間有味
迷悟之間典藏版1
真理的價值
迷悟之間典藏版2
度一切苦厄
迷悟之間典藏版3
無常的真理
迷悟之間典藏版4
生命的密碼
迷悟之間典藏版5
人生加油站
迷悟之間典藏版6
和自己競賽
迷悟之間典藏版7
生活的情趣
迷悟之間典藏版8
福報哪裡來
迷悟之間典藏版9
高處不勝寒
迷悟之間典藏版10
管理三部曲
迷悟之間典藏版11
成功的理念
迷悟之間典藏版12
生活的層次
當代人心思潮(中文)
星雲法語1
修行在人間
星雲法語2
生活的佛教
星雲法語3
身心的安住
星雲法語4
如何度難關
星雲法語5
人間有花香
星雲法語6
做人四原則
星雲法語7
人生的錦囊
星雲法語8
成功的條件
星雲法語9
挺胸的意味
星雲法語10
歡喜滿人間
人間萬事1
成就的條件
人間萬事2
無形的可貴
人間萬事3
豁達的人生
人間萬事4
另類的藝術
人間萬事5
向自己宣戰
人間萬事6
前途在哪裡
人間萬事7
一步一腳印
人間萬事8
人間的能源
人間萬事9
往好處去想
人間萬事10
怎樣活下去
人間萬事11
生命的擁有
人間萬事12
悟者的心境
人間佛緣 百年仰望
星雲說喻一 布施
星雲說喻二 持戒
星雲說喻三 忍辱
星雲說喻四 精進
星雲說喻五 禪定
星雲說喻六 般若
人間文學
心中的風鈴
溫柔的記憶
極樂世界的地址
古今譚套書1
古今譚套書2
古今譚套書3
古今譚套書4
古今譚套書5
古今譚套書6
半中歲月
苦,也是一種豐富
丈六金身,草一莖
自在的少水魚(無CD版)
我們體內的提婆達多
無聲息的歌唱
合掌人生2
關鍵時刻
合掌人生3
一筆字的因緣
合掌人生4
飢餓
不一樣的旅程:
我的雲端築夢與文創人生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一)瞬間明白(缺貨)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二)推開夜色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三)娑羅花開
竹泉遊蹤
我從世間來
千峰映月(再版)
如來之子:踏上21公里外的生命地圖
大樹下 Under the Big Tree
人生是過堂
MABUHAY 菲躍 100
行者
窗前佛顏
雲水歐洲
風言風語
隔離線外的風景-
跋山涉水見證慈悲的腳印
世界之心看歐洲
抄經本
父母恩重難報經
抄經本(精裝)
心經
抄經紙
金剛經
抄經紙
大悲咒
抄經紙
地藏經
抄經本
藥師經
抄經本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抄經本
八大人覺經
慈悲三昧水懺
抄經本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抄經本
普賢行願品(華嚴經)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淨行品
佛說阿彌陀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硬筆字抄經本
大悲咒 十小咒-硬筆字抄經本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硬筆字抄經本
佛說阿彌陀佛-硬筆字抄經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硬筆字抄經本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中下三本)-硬筆字抄經本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硬筆字抄經本
人間世
一頁一人間
一頁又人間
人間般若
禪定與智慧
悅讀法華經
佛七講話1-
佛是什麼
花開了 禪心笑了
此方︱彼岸之一
福報禪師請問你
佛光之美攝影集
此方︱彼岸之二 你的心情我明白
此方︱彼岸之三 抓住知道的幸福
簡單的幸福 (1書+音樂3CD)
金剛經的理論與修行法門
一念彌陀富三千: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
二六時中會瑜伽:要超度先人,先超度自己
課堂上的摩訶止觀‧壹
課堂上的摩訶止觀‧貳
課堂上的摩訶止觀‧參
叢林風月
星月風
鏡子
ㄅㄧㄤ`ㄅㄧㄤ`鼠與呆呆猴
同心圓
趙茶房ㄆㄚㄆㄚ走
佛光菜根香
和大師一起吃飯
自慢 日本素料理
幸福福袋
原汁原味照食譜
不失敗的60道素料理
光譜廚房
行單:珍珠瑪瑙下廚房
電子書
迷悟之間套書—PDA版
人間萬事電子版 ()
心靈系列
其他
生命之愛─在眨眼之間
代理外版
雲水日月(上下冊)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
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
星雲四書:星雲大師談幸福、談讀書、談處事、談智慧(套書)
小叢書
人間佛教小叢書2
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4
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6
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7
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
人間佛教小叢書9
佛教對「宗教之間」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1
人間佛教的藍圖(下)
人間佛教小叢書13
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
人間佛教小叢書18
佛教對「民間信仰」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23
佛教對「殺生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24
人生百事
人間佛教小叢書27
星雲大師文選-1:母親,大家的老奶奶 在南京我是母親的聽眾
人間佛教小叢書28
星雲大師文選-2 榮總開心記
人間佛教小叢書34
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35
佛教叢林語言規範
人間佛教小叢書36
佛光菜根譚(選)
人間佛教小叢書38
星雲大師文選4:梅約醫療中心檢查記
人間佛教小叢書39
佛教對「環保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40
佛教的生命學
人間佛教小叢書41
佛教的生死學
人間佛教小叢書43
佛教對「戰爭與和平」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66
迷悟之間選1:度一切苦厄
人間佛教小叢書48
佛光菜根譚(中英文版)
人間佛教小叢書49
星雲法語(選)
人間佛教小叢書50
禪師與禪詩
人間佛教小叢書53
人生十問
人間佛教小叢書55
佛教的財富觀
人間佛教小叢書57
佛教的圓滿世界
人間佛教小叢書59
人間萬事選1:向自己宣戰
人間佛教小叢書60
人間萬事選2:前途在哪裡
人間佛教小叢書61
人間萬事選3:成就的條件
人間佛教小叢書62
生命的萬花筒
人間佛教小叢書64
人間佛教語錄2:生活應用篇
人間佛教小叢書67
迷悟之間選2:和自己競賽
人間佛教小叢書68
迷悟之間選3:人生加油站
人間佛教小叢書71
奇人的修證
人間佛教小叢書73
生活與信仰
人間佛教小叢書74
學佛前後,孰先孰後
人間佛教小叢書78
佛教的褔壽觀
人間佛教小叢書82
談迷說悟
人間佛教小叢書85
有佛法就有辦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86
忙就是營養
人間佛教小叢書89
佛光祈願文選(1)
人間佛教小叢書90
佛光祈願文選(2)
人間佛教小叢書91
迷悟之間選(4)橫豎人生
人間佛教小叢書93
迷悟之間選(5) 微笑之美
人間佛教小叢書94
星雲說偈選(1)
人間佛教小叢書95
人間佛教的思想
人間佛教小叢書99
星雲說偈選(2)
人間佛教小叢書100
佛教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02
佛教對因緣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03
幸福與安樂
人間佛教小叢書104
我與神明
人間佛教小叢書105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人間佛教小叢書106
生命的密碼《迷悟之間》選6
人間佛教小叢書108
另類的財富《人間萬事》選4
人間佛教小叢書109
佛教對輪迴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10
佛陀,您在哪裡?
人間佛教小叢書111
星雲大師法語-人生卜事
人間佛教小叢書114
人生三百歲
人間佛教小叢書115
淨土與實踐
人間佛教小叢書116
談你說我
人間佛教小叢書117
行為平坦的道路
人間佛教小叢書119
死亡之後的生命
人間佛教小叢書120
化世與益人
人間佛教小叢書121
星雲說偈選3
人間佛教小叢書122
依止佛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24
生活觀與倫理觀《人間佛教語錄》⑤
人間佛教小叢書125
立地成佛《星雲禪話》選 1
人間佛教小叢書127
幸福之道《星雲法語》選3
人間佛教小叢書128
人間與生活
人間佛教小叢書129
發心與發展
人間佛教小叢書130
重新估定價值
人間佛教小叢書132
貧僧有話要說‧貳
人間佛教小叢書133
貧僧有話要說‧參
人間佛教小叢書134
貧僧有話要說‧肆
人間佛教小叢書136
貧僧有話要說‧陸
人間佛教小叢書141
佛法之外
人間佛教小叢書143
念佛法要
人間佛教小叢書144
散發觀音的熱力 《人間佛教書信選》選1
人間佛教小叢書145
禪定與般若
人間佛教小叢書146
佛教的建設與希望
人間佛教小叢書148
弘法利生
人間佛教小叢書149
禪的智慧風光
人間佛教小叢書152
中國文化與五乘佛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53
佛教節日
人間佛教小叢書155
佛教的人生觀
人間佛教小叢書156
人生路 《合掌人生》選 5
人間佛教小叢書157
佛教與民間節慶
人間佛教小叢書159
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上)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2
人間佛教小叢書160
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下)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3
人間佛教小叢書161
人間佛教的慈善事業與國際弘法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4
人間佛教小叢書162
最初的根本佛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63
與佛菩薩感應記
人間佛教小叢書164
佛陀的人間生活(上)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5
人間佛教小叢書165
佛陀的人間生活(下)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6
人間佛教小叢書166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人間佛教小叢書167
佛法真義─讓真理還原
人間佛教小叢書168
雲淡風輕的事件─從挫折中發展
人間佛教小叢書169
我推動法音宣流
人間佛教小叢書170
人間佛教的「治心十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71
佛教的前途在哪裡? (上)
人間佛教小叢書172
佛教的前途在哪裡? (下)
人間佛教小叢書173
佛教叢林學院的發展與成就
人間佛教小叢書174
我提倡讀書會
人間佛教小叢書175
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上)
人間佛教小叢書176
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下)
人間佛教小叢書177
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
人間佛教小叢書178
當代人間佛教的弘法活動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7
人間佛教小叢書179
當代人間佛教的文化出版與教育辦學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8
人間佛教小叢書180
一筆字的因緣
《合掌人生》6
人間佛教小叢書181
媽祖,臺灣的觀世音
《合掌人生》7
人間佛教小叢書182
我的老幼善緣
人間佛教小叢書183
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
人間佛教小叢書184
我與文學的關係
人間佛教小叢書185
得失之間
《合掌人生》8
人間佛教小叢書186
苦樂童玩記
人間佛教小叢書187
我對感情的看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88
談我不為金錢誘惑的想法
人間佛教小叢書189
我的人間性格
人間佛教小叢書190
梵音遍天下
人間佛教小叢書191
我對戲劇的淺識
人間佛教小叢書192
我的同學道友們
人間佛教小叢書193
我與香港佛教的法緣
人間佛教小叢書194
廣結善緣
《星雲說喻》1
人間佛教小叢書195
歡喜滿人間
星雲大師全集 選1
人間佛教小叢書196
把握良機
星雲大師全集 選2
人間佛教小叢書197
心甘情願
星雲大師全集 選3
人間佛教小叢書199
面對挑戰
星雲大師全集 選5
人間佛教小叢書200
萬緣法會的利益與功德
星雲大師全集 選6
人間佛教小叢書201
做最好的自己
星雲大師全集 選7
人間佛教小叢書202
慈悲喜捨觀音心
人間佛教小叢書203
菩薩與義工
人間佛教小叢書205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
人間佛教小叢書206
一碗慈心粥
人間佛教小叢書207
花開四季 耕耘心田
三好兒童故事
好兒童故事1
最美麗的情感
好兒童故事2
當聰明遇上智慧
好兒童故事3
因為富有所以快樂?
好兒童故事4
和誰都相親相愛
人間優曇
禪與樂
花開最末
無上方便與現行法樂:彌陀淨土與人間淨土的周邊關係
體露金風
涅槃之雪
茶禪
愛‧生命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一‧生的扶持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二‧蝴蝶來儀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四‧天地好生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五‧欣欣向榮
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六‧雙鶴啣珠
回首一笑七十年
人間佛教翻轉生命的故事
生生自如—開啟生命奧祕之寶典
貪生不怕死—念念分明 來去自如
般若的力量:
永文法師的鋼骨人生
生命的永續經營 (上冊)
生命的永續經營 (中冊)
生命的永續經營 (下冊)
詩
詩禪紅綠:丹慧詩畫
愛‧學習
嚮往美感的讀書會─99則經營讀書會智慧心法
尤俠作品
人間菩薩著色本(Living Bodhisattvas Coloring Book)
圖文書
23佛子筆記(橘色)
23佛子筆記(藍色)
紀思簿(紅色)
紀思簿(黑色)
人間杏林
上醫治未病 健康好Easy
楊麗華教你成為回春妙手
人間佛緣
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
香雲海會
人間佛教研究第10期
我在佛學院的日子1
我在佛學院的日子2
此方︱彼岸之三 抓住知道的幸福
叢書系列:
作者:
釋妙蘊•福報禪師群
出版日期:
2015/12/29
頁數:
352
編號:
ISBN:
978-986-6458-92-7
原價:
330
特價:
330
會員價:
330
人生大哉問
佛光山開山 星雲
為什麼?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們心中有困惑、不明白時會提出疑問,尋求答案。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是提出問題,也就是禪宗的「參」。
早在數十年前講演時,我就告訴聽眾,學習佛法可以從「疑」處用心, 從「疑」處下手,也為他們設想了許多「為什麼」、「孰先孰後」、「人生十問」等問題。後來的《當代問題座談紀實》、《僧事百講》,也都以提問的方式,來逐一敷演講說。
針對問題,作具體的解答,如同扣鐘得響,能可以起到覺迷啟悟之效。因此《人間 福報》創報之初,即即開闢了〈佛學問答〉的專欄,由徒眾永應負責,這個開放的園地 頗受矚目與好評,有許多讀者投書提問。佛學是法師的專業,三藏十二部都是他們的顧 問,所以我不擔心這方面的解惑傳道。
過了幾年,讀者所提的問題已多面向,不只是佛學了,因而專欄名稱改為〈人生問卷〉,永應其時已應調回山,遂由當時擔任《人間福報》藝文主任的妙蘊主筆,並召集 成立福報禪師群,做為解答問題的代表人。妙蘊雖然心思細膩,經過幾年撰稿「奇人妙 事」的琢磨後,筆鋒亦見洗鍊,但這時候,我不由得掛念了:這些年輕的弟子大多涉世 未深,面對繁複的社會現象,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問題,他們能應付,能給予正確而 令人獲益的回覆嗎?
有時妙蘊會告訴我讀者提了哪些問題,例如:
‧睡前有看書的習慣,最近在看一本經典解說的書,不是全本書都是佛經,請問可以半躺在床上看嗎?另外也買了很多類似流行音樂的佛經咒語CD,有時會放在床邊聽著入睡,請問這是否如法?
‧在團體裡,踩著別人的肩膀才能夠升遷嗎?這種心態究竟是如何?
‧看到同學被惡人欺負,忍不住動手打了對方,他受了點外傷,對方的媽媽竟偏袒自己的兒子,說我打人會有報應,報應是這樣來的嗎?
‧部門內小團體鬥爭嚴重,而主管行事不中立,只相信單方人的說辭,不甘被欺壓但又敢怒不敢言,人在做天在看,是真的嗎?有辦法可以解決嗎?
‧妻子的宗教信仰與我不同,最近常常引起吵鬧,太太說:「禪七是殘妻、念咒不如練奏電子琴、禪修不如常休……。」要如何才能身心安樂?
‧同事婚姻出軌,該如何面對?要勸導、或者不管?破碎的家庭,如何藉假修真?
‧想抄經為年高的父母祈福,有人說要抄四十九遍才圓滿,也有人說要一百零八遍才圓滿,請問究竟哪一種說法是對的?如果無法一次抄完一部經,請問要怎麼回向?
初始,遇到他們集思仍不能確定或無法回答的問題,也會請示我。不過,後來從讀者的回響及其他弟子的反應,得知他們的作答多能契理契機,導以正道,而且不全然是佛教義理,也會舉譬喻、故事來佐證,加上以同理心來包容尊重,給予正向積極的鼓舞。由此可知,他們對此專欄的用心認真之態度。
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他所著的〈天問〉,全篇由疑問構成,一連提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從宇宙、天文、地理、神話傳說等等,可以看出他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佛教有部《彌蘭陀王問經》,全書也是由原本不信佛的彌蘭陀王提問,那先比丘一一以譬喻、以佛法來釋疑。
現在,〈人生問卷〉的文章將結集出書。妙蘊說他們將讀者的問題分門別類,歸納成家庭、人我、情感、戒律、法理五個主題,我認為基本顧到了人生歷程的全面性。
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解。」生活在世間的人們,必然會有各種不同際遇、各種疑難雜症,幸而有佛法作舟筏。欣喜見這些弟子能努力做個領航人,故樂為序。
二○一五年四月十六日
到達彼岸之路
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人間福報總主筆 柴松林
我們這些平常人,無論遇到任何事物,總會有一種欲念相應興起。不管這些欲念的 起因為何,痛苦或滿足到什麼程度,都讓我們牽掛在心。或出現抱怨、仇恨、痛苦等負 面情緒,而欲求其拒絕、逃避、解決、消失;或充實、喜樂、愉悅、滿足等正面情緒, 而欲求其保有、持續、加強。
「苦由欲起」 是不變的自然率,「欲」是因,「苦」是果。不造因,自然不生果。是 以如何避苦求樂,是平常人所祈求的,且總是求之而不可得。日前好友妙蘊法師,以其 多年思索之結果,以通俗優雅之文筆書寫為《此方|彼岸》套書見示。捧讀其內容,領 會其智慧之言,指點我輩超脫游移瞻顧,直面清明無垢。其書在在期能由混亂而秩序, 由骯髒而清淨,由痛苦而快樂,由仇恨而友善,由鬥爭而和諧,由愚昧而聰慧,由黑暗 到光明,由我群而他者,由此岸到彼岸。
讀者諸君他日得享平安喜樂的生活,平和清明的心境,福慧增長,災禍遠離之人生,必當感謝今日有幸得讀妙蘊法師「人生問卷」 系列《此方|彼岸》 套書。
人間妙蘊
馬西屏
「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首 詩是鄭板橋在乾隆十一年間出任山東濰縣知縣時贈給中丞包括的,鄭板橋的寓意是我雖 然只是小小的州縣官吏,但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自己的感情。
這就是覺有情,就是菩薩心腸。
妙蘊法師要出版「人生問卷」系列新書《此方|彼岸》!囑我為序,這系列新書分 為三冊,分別為――之一:福報禪師請問你; 之二:你的心情我明白;之三:抓住知道 的幸福。主要是針對眾生的疑問來回答。
我第一次認識妙蘊法師時大吃一驚,怎麼有這麼「古靈精怪」的法師,相處久了, 才知他是「人間妙蘊」,他在人間散布歡喜的種子。以前接觸佛教,總覺得有很悲苦, 大家愛說:「人生苦啊!好苦啊!無常啊!無常!」後來接觸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發 覺佛教可以這麼歡喜,給人歡喜讓佛教有了喜樂的性格,用歡喜精神讓歡喜滿人間。
妙蘊法師正是這樣的代表,他行走人間,端莊中不失慧黠、聰穎中自見靈心,他融 入人間、走入人群、關懷萬事、有情萬物,拿起筆來為眾生解惑,他要以筆做舟,渡眾 生到「此方與彼岸」,所以他以歡喜為帆、以希望為槳、以智慧為舵,讓眾生心靈乘長風,破萬里浪。
在妙蘊法師的文字中,我看到了覺有情!讀完,輕舟巳過萬重山。
其實用這種問答的方式很難,首先必須慧眼讀具,找到眾生關心的題目。其次,必 須有博與專兼具的學識、有高而遠的見解,下筆行文有創見、有寓意、有建言、有思想,讓讀者產生恍然大悟的共鳴。然後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現高妙的文筆,讓讀者在理性 的思辨中,獲得感性的滿足。妙蘊法師就有這樣的才情,論事評理,直捷曉暢;下筆文 辭駢麗,體兼華藻。
但是最重要的是「心」,這本書引領的「此方與彼岸」是心的跋涉,妙蘊法師只有 一招,就是「禪心」,也就是菩提心、般若心,大家將禪心參究出來,就得見「此方與 彼岸」。
所以只要存「妙」心、具「蘊」涵,在字裡行間藏得玄機理趣、在書冊扉頁裡馥芳 生命靈感,正所謂一問一世界,一答一如來,來問者與回答者之間進行人格呼喚,彼此 精神引渡,身心霎時明白清淨,在文字裡與佛相遇。
妙蘊法師在眾生的疑惑中,沙裡掏金,卻也點鐵成金。
其實這本書理性的部分很多,如果大家常看妙蘊法師的文章,或是去他臉書瞧瞧, 他的文字動人心弦,萬事萬物在他筆下,感性奔放,情思沛然;立足社會,有情人間。 我覺得他在這一部分很像鄭板橋。
佛光山很重要的精神是以文字弘法,「筆」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當年星雲 大師就是寫了《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等書,用 版稅所得買下了佛光山的土地,所以佛光山是「寫」出來的。現在一群年輕的法師傳承 筆墨,用文字散播文字馨香,在香海文化的出版品中,都可看到他們智慧的身影,瘦小 的妙蘊法師是其中偉岸的一隻筆。
大智慧到彼岸
釋覺培
佛教經云:「摩訶般若波羅蜜」,意指「大智慧到彼岸」。從此岸到彼岸,不在於距 離的長短,卻端乎於觀念的轉化。住在煩惱的此岸眾生,需有「大智慧」超越煩惱,以 期達到「自在解脫」的彼岸。而轉化的關鍵就在「大智慧」,也是轉化煩惱為菩提的樞紐,名為「般若」。在漫漫的生命長河裡,「大智慧」猶如「舟筏」,讓我們在生死中免於 沉淪;在夜黑風高的航行裡,「大智慧」猶如「燈塔」,讓我們找到航行的方向。
多年以來,我一直期待〈人生問卷〉專欄能夠結集成書,因為在《人間福報》的這個 專欄,有青年男女的感情問題,有善惡業力的命運問題,有對輪迴業報的因果問題,也 有對社會道德的公義問題,以及長官與部屬的人我相處問題……林林總總的困惑,猶如 八萬四千煩惱之眾生,透過禪師的巧智慧心,既善解又圓融的回應,一一撫慰了讀者的 心靈,也讓無數還在摸索人生地圖的旅人,找到解惑的途徑。每一個問與答之間,都是 由「迷」轉「悟」,由煩惱轉為菩提。
多年後,「人生問卷」系列《此方|彼岸》三冊套書將於二○一五陸續出版,這位曾 經與我在研究所同窗又讓我佩服的作家妙蘊法師,長年投入文化弘法的工作,思維細膩,既快又準地掌握到煩惱的問題點,他將佛法化為一帖帖的良藥,觀察聆聽病人的徵兆, 對症下藥解決各種疾病,這是文字般若的妙用處,更是身為出家人不忍眾生苦的慈悲 展現。
出版在即,願此書帶給現代人:在徬徨十字路口,找到明確方向;在山石岸潮邊, 懂得轉彎;在安逸閒散時,知道進取;在出世修道裡,不忘苦海眾生。
《抓住知道的幸福》隨書附贈限量版DIY精美套書書盒。
提起疑情,才知參究能徹悟;
合十問道,方覺信仰是明燈。
心念一轉,信心不退,此方即彼岸,當下即淨土。
歷時七年的專欄書寫及七年的再思考、再整理,修改而成一套人生幸福問答寶典。此方︱彼岸系列之三《抓住知道的幸福》正式出版了!
《抓住知道的幸福》全書中,福報禪師針對每個人生問題一點一滴抽絲剝繭,以寬廣的面相思索出真正的問題所在﹔懷著慈悲心體嚐發問者的心情,架構鋪陳出一個個適合提問者及大眾的生命答案。
翻開此書,您會發現每個問題都很貼近你我的生活,每個問題的答案皆能觸動你我的心弦,那是因為福報禪師於1000多個問題中細細揀擇而成300問(每冊100問),反覆琢磨思索問題的真正核心,從《福報禪師請問你》到《你的心情我明白》,而後反饋出《抓住知道的幸福》。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能自己親手執書而讀,方能更真實的了解「此方︱彼岸」的面面觀,並且《抓住知道的幸福》喔!
釋妙蘊
古都鹿港人,1994年隨星雲大師披剃出家,曾任《人間福報》藝文中心主任,現為香海文化執行長。詼諧時妙語如珠,正色時轉言機鋒。帶領福報禪師群,將修行體悟與天然情懷,化作文字般若,行腳人間,追隨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願心,於崗位上,於好筆下
試閱一:
放下過去 超越自己
原本受到主管器重,但自從另一人加入部門後,頻放暗箭,使我不得不被降職調到別的部門。現在的職位無法得心應手,心裡因此非常不平衡,愈是想到過去被重視時的意氣風發,心中就愈充滿怨恨,請問該反擊嗎?或者放棄多年的努力另找工作?
人跟人在一起是緣分,好因緣讓自己歡喜;壞因緣讓自憂愁,不管對好因緣的渴求、或者對壞因緣的厭惡,其實都來自於太在意自己的感受,不知道您發現了沒?愈是不想 有交集的人,愈是容易碰在一起,這是因為您心裡不斷跟對方的頻率相應,這時候 「放下」是很重要的課題。
「放下」容易嗎?當然不容易,但如果因為不容易就不試著去做,而任憑負面感受不 斷干擾您,就形成惡性循環,永遠也擺脫不了。
不要覺得自己在忍耐,而是要將這些因緣看得雲淡風輕,試問:您生命中除了這位 因緣不好的朋友以外,難道沒有其他人了嗎?為了這人生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萬 分之一的惡緣,將它看得這麼重,並且受它左右,值得嗎?
佛法講「無常」,無常是連諸佛菩薩也無法反駁的真實相,有的會變無,從無也能 變有,人生諸般際遇,本來就起起落落,您過去的風光會過去,同樣的,現在的低潮也 一定會過去;但如果外境已經這麼不如意了,您的內心還這麼苦悶,那麼低潮期也會跟 著無限期延長。您的低潮不正是對方想要看到的嗎?那麼,為什麼不在最短期間內,讓 自己快樂起來,光鮮起來,來個柔性反擊──不是反擊對方,而是反擊自己給自己的 苦惱。
不要再沉溺在「以前的工作很適合你」的迷思中了,把握當下,讓現在的工作也很適 合您,才是智慧的危機處理,也才能讓您的假想敵知道──沒有什麼工作可以將您擊倒。如此你不但工作變順利,心情變愉快,而且通過同事和主管的考驗,何樂而不為?
星雲大師語錄
能夠克服困難,便能獲得良機;能夠解決困難,便能化解危機;
能夠面對困難,便能尋求轉機;能夠不怕困難,便能把握時機。
――《佛光菜根譚》
試閱二:
感念過去 擁抱現在
結婚二十幾年,外子坦承與一離婚女子密切交往十個月,並說他們在一起的感覺很好。幾個月前,外子以個性不合為由,要跟我離婚。反省自己在婚姻過程裡也有疏忽與錯誤,表白至今仍深愛他,如果離婚,會痛苦不堪,希望他能再給彼此機會;但外子說「她」是 個好女人,兩個女人他都捨不得。我年近半百,身體不好又無經濟收入,該成全他們嗎?
世間的愛染其來有自,經典裡說:「受緣渴愛,渴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是眾苦大聚。」同樣是凡夫,修行人之所以不墮入感情的盲點,就是在「受」上用功,能及時覺察到一時的感受會帶來後患無窮,因此能在情緒剛要生發時,毅然止住。
你的同修看來尚未能覺察到――十個月的交往,相對一個二十多年來的同一張面孔,盲點在於新鮮感,所以目前希望他的感情狀態有所轉圜,肯定不可能。
婚姻的成分太複雜,原不原諒、離不離婚、爭不爭取,無論多麼高明的外人都難以解答,建議不妨再給彼此一段時間,自己好好規畫未來,不依附他人而獨立生活;你的同修也趁此思考一下這段婚外情是否值得他抛棄家庭,畢竟二十多年的相處,這個家,有你們共同奮鬥的軌跡、共同的子女、共同的回憶、共同的恩恩義義,不是一個女人十個月的時間可以抺煞的。
抛開一時的感情迷惘,其實人最重視的還是家的溫暖,等老病時,兒女老伴才是最大的依靠,親情才是最踏實的,當然這些他現在不會想到,請他再給你一次機會,爭取時間動之以情。有些事情,在某一環節擰住時,暫不處理就是處理。
重要的是,無論先生回不回頭,你都必須走出自己的人生,你才五十歲,外面做義工、做環保,甚至養活自己的七、八十歲老人家比比皆是,也能活得樂觀自在,女性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生命才能充實自信。
星雲大師語錄 人生前面的半個世界,充滿重重危機,我們何必一味的只是向前呢?何不回頭經營後面的半個世界呢?我們的身邊周遭埋伏著各種危機,我們可以轉個身避開鋒頭,不要首當其衝。人生當得勇敢的時候,當然要冒險犯難;當得退讓的時候,要更加的謙卑。對於化解危機,回頭轉身、改心換性,這是最重要的法寶。
――《人間萬事》
試閱三:
改變磁場 感應道交
自從學佛以來,始終似乎無法改善經濟壓力,應該如何以佛法來面對及解決這惱人 的問題?修持哪個法門比較適合?
不論信仰任何宗教,我們常常會陷在一種迷思中,那就是:我只要跪下祈禱,上帝 就會像阿拉丁神燈一樣滿足我三個願望;我只要素果香花一祭,神明就會保我大小平安、事業順利、心想事成……,殊不知,這都是規避現實的心態。
這世間沒有一人是獨立存在,整個社會國家,乃至全球經濟脈動,絕不僅僅繫於少 數幾人,如果要把改善經濟這回事套在學佛上,這個佛學得未免太沉重,佛法能給予 的富有,不是在世間財富,星雲大師開示中曾提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到臨死之前, 連一隻雞也沒力量償還,可是他是否真正的貧窮呢?蘇格拉底的智慧,幾千年來仍然影 響著這個世間上的人,他是貧窮中最富有的人。弘一大師一條毛巾一用就是十年以上, 已經破爛了,他的朋友夏丏尊不忍心,要買一條新的毛巾,弘一大師回答說:「不用!這 一條還很好用呢!」弘一大師也不是貧窮,精神上的富有,是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
佛法的本懷,在於明因識果,了解世上一切皆有因緣。任何人都無法告訴你,修什 麼佛法可以帶給你財富,但如你所言,你在業界努力了那麼久,而且真正喜歡這份工作,如果真的要找答案,可以從內外兩方面來努力。
首先,你要將物質需求減到最低,並且趁此機會養深積厚,檢視自己──當沒有收 入時,是否還樂在工作?沒有收入,固然帶來十足的壓力跟困擾,有時它正是一種試煉。
另外,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磁場,有一位師姐幾年來工作皆不順遂,一年前更陷 入最低潮,超過半年沒工作,幾乎過不下去,她利用找工作之餘,發願誦千部《金剛經》, 原只想讓自己心靈平靜,卻沒想到千部還未誦完,工作就自己找上門了,而且比她之前 任何一個工作的條件都要好。
這裡並不是要告訴你,誦《金剛經》怎麼好,任何一部經典最大的功用,就是與佛菩 薩感應道交,當磁場改變了,因緣也就跟著變好。
星雲大師語錄
律己勤懇精進,待人慈心悲憫,能夠招來祥和的磁場。
――《星雲法語》